投資詐騙怎麼防?律師解析詐欺手法、虛擬貨幣詐騙與自保重點

陳瑀 律師
發表時間:2025/11/21 12:56 12 次瀏覽

前言:為什麼每個人都需要懂「詐欺罪」?



近年來,詐欺案件在台灣不斷創新高。
不論是新聞、社群媒體、Line 群組、甚至家族聚會裡,我們幾乎天天都能聽到類似情節:

  • 加入投資群組後被騙走老本
  • 網路買家告知轉帳失敗,要求協助操作帳戶解除帳戶凍結,結果自己帳戶的錢全部轉匯出去。
  • 為「應徵工作」出借銀行帳戶,卻收到法院通知
  • 投入虛擬貨幣,後台顯示「可觀獲利」,卻永遠提不出金

多數人在出事後才驚覺被騙,因此,本篇文章以律師角度,完整解析什麼情況會成立「詐欺罪」?詐欺罪會判多久?網路詐騙、人頭帳戶、投資詐騙、虛擬貨幣詐騙的常見樣態、被騙後該如何報案、蒐證,才能提高追回金額的機會?如果被誤當共犯(例如人頭帳戶),應該怎麼自保?

 

一、詐欺罪的法律定義:什麼情況才構成「詐欺」?

依刑法第 339 條,詐欺罪主要必須符合四大要件:

(一)主觀要件(行為人的內心狀態)

1. 不法所有意圖

行為人一開始就意圖藉由詐術取得他人財物,或讓第三人獲利。
→ 這是區分「詐欺」與「民事糾紛」最重要的分界。

2. 犯罪故意

行為人明知詐術會造成他人損害,仍故意為之。
→ 不是誤會、不是疏忽,而是「明知故犯」。

(二)客觀要件(外在行為與結果)

1. 施用詐術

行為人透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偽造畫面等方式欺騙他人。
(例如假投資平台、假客服、假身分、虛構獲利。)

2. 被害人陷於錯誤

被害人因詐術而誤信不實資訊,無法正確判斷真相。

3. 基於錯誤處分財產

被害人因誤信而匯款、交付財物、提供帳戶、轉出 USDT 等。

4. 財產損害(行為人取得不法利益)

被害人因此遭受財產損失,且該損失與行為人(或第三人)取得利益具有因果關係。


(三)常見的「詐術」形式

  • 假冒身分(檢警、客服、名師、投資專家)
  • 偽造網站、資訊、截圖、帳戶畫面
  • 隱瞞重大事實(例如投資風險)
  • 用特定劇本逐步洗腦

重點在於詐術是否「足以使一般人受騙」。

    (四)詐欺 vs詐欺未遂

    有沒有真正交付款項通常是區別的關鍵:

    • 已匯款 → 多為既遂
    • 差點匯但沒匯出去 → 多為未遂(量刑較輕)

    (五)詐欺 vs 民事糾紛:不是「討不到錢」就一定是詐欺

    • 一開始就想騙 → 詐欺罪
    • 本來有意願履行,後來財務周轉不良 → 民事糾紛(這是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民眾常誤解的區域。)

    二、詐欺罪會判多久?


    (一)一般詐欺罪(刑法第339條):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金。

    (二)加重詐欺罪(刑法第339-4):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00 萬元以下罰金

    詐欺行為若具以下任一情況,即涉犯加重詐欺罪:

    • 使用「網路、電信」詐欺
    • 三人以上共同犯
    • 對多數人施詐
    • 造成重大損害

    *是以,若為網路詐騙、虛擬貨幣詐騙、投資詐騙、假交友、假裸照勒索、假網拍、假客服等,幾乎都可能涉犯「加重詐欺」罪。
     

    三、最常見的詐欺類型 + 四大詐欺套路

    (一)網路詐騙

    網路詐騙是台灣報案量最高的類型,多以社群媒體、拍賣平台、交友軟體與假客服為主。

    📌 典型案例

    • 假賣家詐騙:收款後不出貨、寄假貨、假物流
    • 假客服詐騙:謊稱「扣款異常」、「轉帳失敗」誘導操作銀行
    • 假交友詐財:以戀愛為名接近,再以各種理由騙錢
    • 假交友投資鏈:假交友 → 引入假投資平台 → 誘導投入資金詐騙

    📌 常見套路

    1. 假客服劇本(最常見)

    詐騙套路通常如下:

    1. 你接到來自「銀行 / 蝦皮 / Line Pay」的電話或簡訊,內容類似:
      -「您的帳戶異常需驗證」
      -「付款程序錯誤需解除分期」
      -「您的信用卡被盜刷」
    2. 詐團指示你下載遠端連線 App(如 AnyDesk)。
    3. 要求你「協助操作」:
      • 修改提款限額
      • 導引你轉帳
      • 要求提供 OTP 驗證碼
    4. 最終結果:
      ➡ 你親手把錢匯給詐團,而你以為是在解除異常。

    律師提醒:

    ✅ 真正的銀行/支付平台 絕對不會要求你下載遠端控制軟體
    ✅ 也不會要求你 提供 OTP 驗證碼
    ✅ 更不會要你 自己操作轉帳

    只要出現以上任一行為,幾乎都可判斷為詐騙。

    2. 假交友詐騙(養套殺)

    📌常見套路:

    1. 詐騙者建立戀愛關係(甜言蜜語、每天關心、傳送清涼照片)。
    2. 見面幾次或談熟後提出投資建議:
      -「我想帶你一起賺錢」
      -「我投資很成功,你可以試試」
    3. 帶你操作假投資平台。
    4. 當你匯入資金後,詐團會:
      • 假裝你操作錯誤
      • 要求你「補錢」才能解鎖
    5. 最終投入愈多,愈出不來、甚至以人身安全威脅。

    (二)人頭帳戶詐騙(誤當詐欺幫助犯最常見)

    📌 常見套路

    1. 假求職詐騙(最常見的人頭帳戶來源)

    詐團透過求職平台釋出訊息:

    -「高薪、不限學歷」
    -「簡單工作、日領現金」
    -「代收帳務、人事協助」

    實際要求:

    • 出借帳戶供公司「收款」
    • 幫忙「短期代管」帳戶
    • 跑腿收款後再匯給「主管」

    👉 你以為在工作,其實變成詐團的金流節點。


    2. 假代收 / 假代領詐騙

    (1)操作手法

    詐騙者會:

    • 在 FB、IG、LINE 社團、PTT、Dcard 推廣張貼「兼職代收貨款 / 跑腿 / 代領包裹」工作
    • 強調工作「輕鬆、免經驗、高時薪」

    具體流程:

    1. 要你到便利商店、超商、物流站「代領包裹」。
    2. 包裹寄件人不是你,也不是正常公司,而是陌生個人。
    3. 拿到貨後依指示:再轉寄到其他地址、或交給陌生人、或取走貨款,再匯至指定帳戶
    4. 詐團會刻意淡化風險:
      -「只是跑腿,不會違法」
      -「公司不方便露面才找兼差」
    5. 事實上:
      • 包裹是詐團的犯罪工具(SIM卡、手機、假證件)
      • 貨款是被害人匯來的錢
      • 你就是「第一線提款手 / 收款者」

     當案發後警方追查物流與金流,找到的第一個人就是你。

    (2)為何你會被當成詐欺幫助犯?

    警方與法院會認為:

    • 合理成年人不會「收陌生人的貨」再交給陌生人
    • 酬勞過高=高度可疑
    • 多次代收 → 代表你知道有問題卻繼續做
    • 包裹寄件人與收件人都不是你 → 不合理

    通常會被認定為:詐欺幫助犯、以及洗錢防制法的幫助犯

    (三)投資詐騙(未上市股票/海外期貨/跟單/虛擬貨幣投資)

    近年投資詐騙已高度進化,詐騙集團大量結合「虛擬貨幣(USDT、BTC、ETH)」與假交易所,使受害者誤以為自己真的在全球市場投資,實際上只是掉入精心設計的數字陷阱。

    📌 套路一:假名師+假投資群組+假交易所(溫水煮青蛙型,最常見)

    這是目前最多人受害的詐騙核心劇本,流程通常如下:

    1. 將你加入「投資交流群」、「幣圈交流群」或「VIP 群組」,群內大量假帳號曬獲利截圖、假對帳單,營造人人賺錢的假象。
    2. 所謂「名師」、「幣圈老師」每天提供 K 線圖、技術指標、進出場點,建立專業權威形象。
    3. 初期讓你小額獲利,但這些數字其實是詐團透過「假交易所後台」操控的假數據,和真實區塊鏈完全無關。
    4. 接著誘導你加大投資金額,並要求你將資金轉成 USDT / BTC / ETH,再匯入:
      • 看似專業的「假交易所平台」
      • 或指定的陌生錢包地址(100% 詐騙指標)
    5. 該平台多半具備以下特徵:
      • 偽造 Binance、OKX 等介面
      • 顯示假餘額、假獲利
      • 網址是陌生短網址或國外奇怪網域
    6. 當你想「出金」時,平台會跳出提示:
      -「帳戶異常需補差額解鎖」
      -「需補繳稅金才能出金」
      -「需繳納保證金解除凍結」
    7. 開始要求你 「先補錢才能出金」,並形成以下循環:
      補第一次 → 再要求第二次 → 第三次 → 直到你資金耗盡。

    ✅ 律師風險提醒:出現這些情況,幾乎可以直接判定為投資詐騙
    民眾在從事投資或虛擬貨幣交易時,只要遇到以下任一情況,即高度符合詐騙特徵,幾乎可直接判定為投資詐騙案件:
    ✔ 出金前要求先行補款、繳交稅金或其他名義費用
    ✔ 要求將資金轉換為 USDT,並匯入不明的私人錢包地址
    ✔ 投資平台網址為陌生短網址或非官方域名
    ✔ 系統顯示的獲利金額,無法提領至正常銀行帳戶
    同時,須特別注意,合法且正規之交易所不會有以下行為:
    ❌ 要求投資人將資金轉入陌生私人錢包
    ❌ 要求使用 TRC20 等方式轉帳給個人帳戶
    ❌ 以「補款才能出金」為由限制或扣留投資人資金
    只要出現上述任一情況,即可高度合理判斷為詐騙手法,應立即停止操作並蒐證報警處理,以避免財產遭受更大損失。


    📌 套路二:未上市股票詐騙(假內線消息型)

    詐騙話術:

    -「這支股票即將上興櫃」
    -「內部員工釋出名額」
    -「上市後翻倍起跳」

    常見操作流程:

    1. 詐團自稱「券商內部人員」、「投顧分析師」。
    2. 推薦你購買「未上市股票」或「私募股權」。
    3. 要求你將錢直接匯入「私人帳戶」或「公司法人帳戶」。
    4. 事後查不到股票、查不到交易紀錄,也聯絡不到人。

    📌 套路三:假海外期貨投資(外匯 / 黃金 / 原油)

    詐團會宣稱:

    -「國外期貨平台」
    -「保證槓桿獲利」
    -「專人代操」

    詐騙流程通常是:

    1. 引導你下載「假交易 APP」或仿冒 MetaTrader(MT4 / MT5)。
    2. 要你把錢匯入私人帳戶或虛擬幣錢包。
    3. APP 內顯示獲利畫面,但實際未進入真實市場。
    4. 申請出金時遭拒,並要求補「稅金」、「手續費」。

    📌 套路四:保證獲利型投資合約

    詐騙話術:

    -「簽合約保障本金」
    -「公司負責賠償」
    -「有履約保證保險」

    實際情況:

    1. 提供你一份看似正式的「投資合約」。
    2. 合約內容多為偽造公司章、假律師見證。
    3. 要求面交現金或轉帳到私人帳戶。
    4. 收錢後即失聯。

    律師提醒: 只要出現以下情況,幾乎可直接判定為詐騙:

    • 保證獲利
    • 要你把錢匯到私人帳戶
    • 出金要先補錢
    • 引導下載非官方投資 APP

     

    四、 被騙後怎麼報案?


    Step 1|蒐證(越完整越能追回)

    • 銀行匯款紀錄
    • 交易所錢包地址
    • TxID(非常重要)
    • 假平台畫面截圖
    • 對話紀錄(Line、Telegram、WhatsApp)

    Step 2|報案(最快方式)

    • 直接到警局報案:「我要報加重詐欺案件(虛擬貨幣詐騙)」
    • 或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可即時標記帳戶)


    Step 3|警方處理流程

    警方可能會:

    • 通報銀行啟動「警示帳戶」
    • 查扣國內人頭帳戶
    • 比對鏈上金流
    • 向交易所申請凍結(若在配合國家)

     4. 錢能否拿回來?

    有機會被追回的情況

    • 錢還在國內銀行帳戶
    • 詐騙集團尚未換成 USDT
    • 提款手被逮捕

    追回困難的情況

    • 已換成 USDT
    • 轉入海外無 KYC 交易所
    • 轉往冷錢包

    儘管如此,仍然應該報案,因為:

    • 未來可能查到上游
    • 仍能向中間人(如人頭帳戶的人頭、車手)求償

    五、被誤當成詐欺幫助犯怎麼辦?

    若你:

    • 出借帳戶
    • 協助收款、提款
    • 代領包裹
    • 傳遞金流

    法律上可能構成:詐欺幫助犯、洗錢防制法幫助犯,你需要準備對話紀錄證明「不知情」、出示帳戶使用情形、說明沒有不法意圖、提供被騙經過(若你也是受害人)

    細節可參考陳瑀律師另一篇文章:被誤認為詐欺共犯怎麼辦?律師教你用證據證明清白|詐欺罪自保完整指南

    六、被騙的錢要怎樣透過法律途徑拿回來?

    可採取:

    • 於詐欺刑事案件起訴後,向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求償
    • 直接另案向被告(含人頭帳戶提供者、車手等)提起民事求償

    七、律師建議:如何有效防止再次受騙(專業防詐指引)

    為避免再次遭受詐騙或誤入灰色法律風險,建議民眾應建立以下基本防詐觀念與自我保護原則:

    1. 切勿加入任何標榜「保證獲利」的投資群組

    凡宣稱「穩賺不賠」、「保證獲利」、「零風險投資」、「老師帶單穩定獲利」等內容,均高度符合詐騙特徵。
    合法投資不可能保證報酬,凡保證獲利者幾乎皆屬詐騙。

    2. 勿下載陌生人提供的投資 App 或非官方交易軟體

    應避免透過 LINE、Telegram、社群廣告連結下載所謂「專屬投資 APP」、「內部交易程式」、「破解版交易系統」。
    應僅從:

    • 官方 App Store / Google Play
    • 交易所官方網站

    下載軟體,並確認網站域名是否為官方正規網址。

    3. 「出金需先補款」是高度明確的詐騙警訊

    任何投資平台若出現以下要求,即可視為高度詐騙風險:

    • 要求先繳納「稅金」
    • 要求先付「手續費」
    • 要求補繳「保證金」才能提領

    合法平台不會要求投資人追加付款後才能領回自己的資金。

    4. 切勿將虛擬貨幣轉入私人錢包或陌生地址

    投資過程中,如被要求:

    • 將資金轉成 USDT / BTC / ETH
    • 使用 TRC20 / ERC20 轉帳給個人
    • 匯款至「客服指定錢包地址」

    均屬極高風險行為。正規交易所不會要求客戶將資金轉至私人錢包。

    5. 絕不可提供銀行帳戶、金融卡或驗證資料

    勿向任何人提供:

    • 銀行帳戶
    • 金融卡
    • 網銀帳號密碼
    • OTP 驗證碼
    • 身分證影本

    即使對方自稱「客服」、「警方」或「公司主管」,亦應保持高度警覺。


    ✅ 防詐核心原則

    「所有要你先付錢才能拿回自己錢的投資,都是詐騙。」
    「任何要求你提供帳戶或轉帳給私人錢包的行為,皆屬高度風險。」
    「越急著催你決定的投資,越可能是騙局。」

      




    律師聯絡資訊

    • 事務所名稱:陳瑀律師事務所
    • LINE 官方帳號:@lawyeryu
    • 電話:(02) 2396-6080
    • Email:lawyeryu0424@gmail.com
    •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02號5樓

    陳瑀 律師

    • 聯絡電話: 0930299563
    • 執業年資: 10年以上
    • 協恆國際法律事務所
    • 10074台北市中正區羅斯福路一段102號5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