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級

陳俊男 律師

107臺檢證字第14458號
  • 性別:
  • 年齡: 41歲

專業領域

  • 專業領域1
    債務糾紛

服務區域

台北,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基隆,宜蘭,花蓮,台東,屏東

服務

陪同偵訊,陪同警詢。
代撰書狀。
訴訟紛爭解決。
契約審議。

資格背景

陳俊男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
前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
台灣高等法院義務辯護律師
台北、基隆、桃園地方法院義務辯護律師
台北市政府法律諮詢律師
台北律師公會法律諮詢律師
警察專科學校兼任講師
知名公職補習班刑事法講師
東吳大學刑事法學碩士

發表著作

刑事訴訟法文章速覽,讀享數位文化。
犯罪學體系建構,讀享數位文化。
律師成就
  • 最佳解答 55
  • 回覆次數 856
  • 總諮詢案件 839
其他專長領域
勞動問題 車禍事故 毒品案件 消費糾紛 刑事犯罪 企業商務 不動產.土地 婚姻.監護.家事 醫療事故 智慧財產 政府採購.工程爭議 網路新創 遺產.繼承.贈與

註冊於 2019-06-11
個人主頁被 40,438 人瀏覽

全部案例分享 0
服務項目 一般費用 法律圈優惠價 說明
  • 5 回覆
    1720 觀看
    更改姓氏

    您好: 如果年滿20,欲與其事實上之養父母有法律上父母子女關係,可向收養人或被收養人住所法院法院聲請「認可收養」。 以下簡述之: 1、要件: (1)收養人(父母)大於被收養人(您太太)20歲以上。(但如果夫妻共同收養,只要一位大過被收養人20歲即可)。 (2)輩分相當:指尊輩(收養人)收養卑輩(被收養人)而其間僅差一輩。 2、準備文件: (1)聲請認可收養狀 (2)收養契約書。 (3)收養人、被收養人之身分證明文件(戶籍謄本)。 (4)未成年人被收養時,收養人應提出職業、健康、財產及無犯罪紀錄證明文件。 (5)被收養人有配偶時,其配偶之同意書或不能同意之證明文件。 (6)被收養人本生父母之同意書。但本生父母礙難同意者,不在此限。 3、而養子女被收養時,得與養父母書面約定維持原姓、從養父姓、或從養母姓。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8 04:03
  • 2 回覆
    1679 觀看
    提出訴訟

    您好: 依您所述,刑事部分,對方酒測值016,雖然未達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不能安全駕駛罪的吐氣酒精標準。但仍有可能成立同條第二款的「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但這部分屬非告訴乃論之罪,相信檢警機關在逮捕對方後,應已有後續偵查與起訴。 就您的部分而言,若當時有受傷,則可能提出傷害或過失傷害的告訴。 至於民事部分,關於車損或人有受傷的部分,可向對方請求侵權行為之損害賠償。 至於詳細法條上的依據,主張故意或過失責任,皆須待完整閱覽相關卷證資料後方能判斷。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7 21:20
  • 5 回覆
    1717 觀看
    性方面

    您好: 是的,刑法第227規定: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同時刑法第229條之1也規定:未滿十八歲之人(本案的男方)犯第227條之罪者,須告訴乃論。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23:58
  • 4 回覆
    2680 觀看
    會籍認購協議書

    您好: 關於您的提問,是涉及契約終止的問題,一般終止的方式,可以分成意定終止或法定終止。 1、意定終止的部分,必須審視契約內容,判斷是否有發生雙方所約定之終止事由(雖然您敘述契約中沒有這樣記載,但建議由律師為您審視過合約後判斷較為周全)。 2、法定終止的部分,若本件契約確實不存在意定終止的事由,則仍可考慮是否有法定終止事由可資主張,然而這部分也需完整瞭解整個交易過程,整理時間排序與雙方如何履行契約義務等事項後方能判斷是否得終止或解除契約。 此外,附帶提醒您,在終止契約時,也需特別留意,是否因此需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宜審慎為之。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21:19
  • 4 回覆
    3153 觀看
    妨害自由案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依據您所述事實,可能構成刑事犯罪略述如下: 1、帶走毆打:妨害行動自由、傷害罪 2、脅迫拿證件借高利貸與辦門號換現金:強制罪 3、若有上述1、2情形,且對方取走現金:可能成立強盜罪(在實務上甚至可能成立擄人勒贖罪,但須視個案細節)。 4、至於行為人事後才將金錢交還妻子,並不因此影響上開犯罪之成立。 以上僅是簡述法律上的概念,詳細是否能成立,還是需要看完整的背景事實與相關證據才能評估。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14:07
  • 3 回覆
    2541 觀看
    公幼老師不當管教小孩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依照您的描述,若老師確實有不當管教行為,在民法上您可主張侵權行為,請求包括精神慰撫金的損害賠償。但是要提醒您的是,以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的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為主,要能成立需有五項要件: 1.行為人有故意或過失 2.有加害行為存在 3.該行為具有不法性 4.被害人有損害發生 5.加害行為和損害間具有因果關係 而我們作為原告方,必須對這五項要件負舉證責任,證明這五個要件都存在,法院對我們原告的請求才會承認。 →簡單的說,最主要的是證據,必需要有證據能證明該老師有管教,且確實是「不當」的,小朋友「因此」(因果關係)而身心受創(損害)。 因此,建議您備妥「全部」與本件相關資料,與專業律師約詢,分析後謀定本件訴訟策略與進行方針。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01:05
  • 4 回覆
    3439 觀看
    被客人吿偽造文書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在刑事案件中,關於舉證責任,應是由起訴你的檢方來證明該偽造簽名是您簽的,而不是「你需要來證明是某某某簽的,你才會無罪」。 →簡單來說,如果無證據能證明是你簽的,檢察官依法應為不起訴處分,縱使起訴,法院也應為無罪判決。 但還是要提醒您,這是訴訟法上的原則,但具體個案還是要具完整的背景事實以及相關全案證據才能判斷。建議您還是先與專業律師約時間諮詢,尤其梳理案情後,為您整理答辯脈絡。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00:54
  • 2 回覆
    2583 觀看
    開錯刀右手開成左手,如何提告求償

    您好: 依照您所陳述的事件經過,在法律上可以分兩個面向: 1、刑事部分: (1)醫生弄錯治療部位的行為,可能構成刑法上的過失傷害。 (2)以不實紀錄申請健保補助,可能構成刑法業務登載不實罪、行使業務登不實文書罪、詐欺取財罪。 2、民事部分: 你可同時以民法上「侵權行為」與「債務不履行」兩者為請求權基礎,向對方請求財產上損害賠償以及精神慰撫金。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5 00:43
  • 4 回覆
    3057 觀看
    當事人家屬假扣押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撤銷假扣押方式大概有以下幾種: 1、向執行法院聲請「限期起訴」,若債權人未依法院裁定於一定期間內起訴,您可向法院聲請撤銷假扣押。 →通常債權人(也就是本件車禍被害者方,會遵期起訴,本件就會進入訴訟程序),但您仍可在訴訟中與對方談和解。 2、對假扣押不服,可以依法提出抗告(民事訴訟法第528條)。 但抗告有一定時間的限制(裁定送達後10日內)。 3、依照法院裁定提供相對應金額「提存」以供擔保後,撤銷假扣押。 就您的案件觀之似乎是重傷的情形,應該民、刑事訴訟程序均會進入。建議委由律師在訴訟中與對方成立和解,除了可撤銷假扣押外,也能讓刑事部分獲得較輕的判決,在賠償部分也可避免逾越應負擔的責任範圍。 另外,關於賠償金額的部分,依照案情、過失比例、傷勢都有所影響,不能一概而論,還需看過完證據資料後,方能評估,請盡快委請專業律師替您評估。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4 19:12
  • 4 回覆
    3446 觀看
    詐欺案被告人

    您好: 近期對於相類似的辦門號換現金,後來門號被用以詐騙的情況,在司法實務有過這樣的見解認為:「現今行動電話甚為普及,申請行動電話門號並無任何特殊之限制,一般人皆得輕易申請一支,甚或數支門號使用,此乃眾所週知之事實,若係用於通聯之正當用途,大可光明正大自行申請使用,若有人收集他人行動電話SIM卡,依一般常識認知,極易判斷乃係該隱身幕後之使用人基於使用別人之行動電話門號通聯,不易遭警方循線追查之考慮而為,自可產生與不法犯罪目的相關之合理懷疑。」 →簡單來說,個案中,確實可能法官會認為,要門號,自己辦就好了,為什麼透過他人辦,肯定有問題。而您提供門號,就應該預想的到應該是要用做從事不法行為(例如詐欺),所以可能成立詐欺的幫助犯。 但這仍要具體審視個案情節與事件經過,才能進一步判斷。 您若擔心經起訴後被判有罪,建議您盡快與律師諮詢,瞭解並討論後續程序應如何進行以保全權利,避免無端受冤。 以上,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3 05:09
  • 2 回覆
    1893 觀看
    房屋糾紛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由於您所描述的內容,因為尚無法清楚知悉詳盡的背景事實,所以僅能提供初步回覆如下,供您參考。 您所敘述的情況,房子是您買的,只是基於某些因素登記在前女友名下。 若要將房子要回,您可能需主張是基於「借名登記」的法律關係,亦即當事人約定一方將自己之財產以他方名義登記,而仍由自己管理、使用、處分,他方允就該財產為出名登記之契約。 而關於「借名登記」,在司法實務上認為屬於有勞務性質的無名契約,效力類推適用委任契約之相關規定。所以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可以隨時終止」這樣的法律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如果借名登記的法律關係確實存在」您確實可以以起訴方式表明終止,並且請求返還房屋。 但請注意,實務上主張終止借名登記,請求返還的案例,在訴訟上最困難之處,就是舉證責任。因為我方是主張權利存在者,就必須負舉證責任證明我們主張的事實(也就是借名登記關係確實存在),反之,若舉證不足,就會被法院駁回。(而對方往往會主張是贈與或其他法律關係) 因此,是否能舉出充足的證據證明,會是本件勝敗的關鍵。而在實務上常見的證據,除了證人以外,還有像是購買房地的貸款文件、房屋稅地價稅繳款書、房地所有權狀保管紀錄、長期居住該房地之事實等,相關證據若是越齊備,在訴訟上就會越有利。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1 14:43
  • 1 回覆
    3073 觀看
    公司用高薪騙人進來後簽轉無底薪合約

    您好: 依照司法實務見解,所謂勞動契約,重在勞工與雇主間具有使用從屬及指揮監督之關係。是以,是否存在勞動契約關係,應依「從屬性」判斷,只要具有「從屬性」特徵, 縱同時兼有承攬、 委任性質,仍應認為屬於勞動契約,而應有勞動基準法適用。 →簡單的來說,只要實際從事提供勞務時,您與公司具有「從屬性」,那麼不管有訂什麼名義的契約,其本質上就是勞動契約,需符合勞動基準法的規定。 至於,從屬性如何判斷?實務主要參考以下幾點: (1)人格從屬性:勞工個人是否對於工作時間不能自行支配,而是受雇主指揮、監督。 (2)經濟從屬性:勞工工作目的在於獲取工資,而非直接以為自己營利為目的。 (3)組織從屬性:勞工是否屬於雇主公司企業組織分工之一份子。 依照您的描述,您與公司應存在從屬性,故屬於勞動契約。是以,公司不能藉著「形式上」有份契約就規避勞基法的義務。 在訴訟實務上,員工亦可提出得以證明「從屬性」之相關證據,例如工作規則、或是您說的請假規則、打卡紀錄等等,進而向各地勞動局檢舉或申訴,請求勞基法之相關權利。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11 01:22
  • 5 回覆
    3412 觀看
    協議離婚前被婚內強暴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如果能有驗傷或採集分泌物等證據作為輔佐,證據資料越多自然較為有利,但也不是僅限於這些,實務上像是加害人事後承認犯罪之錄音對話或被害人前往醫院之診療或接受心理輔導紀錄,或是您說的親友做為證人見證被害人事後反應等,都可以提供給法院綜合判斷。
    2019/08/08 07:31
  • 2 回覆
    2281 觀看
    老闆解僱員工

    您好: 關於您所描述的事件經過,可能涉及的法律相關問題,簡述如下: 1、無預期解僱的部分,可能違反勞動基準法第11條或第12條,構成所謂的非法解僱。 您可備妥資料,向當地勞工局檢舉。 2、威脅逼迫他們簽下還錢的和解書還蓋手印,這部分可能刑法第304條強制罪、第302條妨害行動自由,建議可以備齊證據資料後,依法提告。 而提告的方式,簡單來說有這兩種: (1)向警察機關表明提告陳述事實經過,並做筆錄。 (2)至地檢署提告:撰寫刑事告訴狀,郵寄或親遞地檢署。 由於法律上權利的主張,必須瞭解完整的事實經過,因此還是建議您與專業律師約詢面談後擬定最妥適的訴訟方針。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07 11:32
  • 5 回覆
    3412 觀看
    協議離婚前被婚內強暴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1、關於您所提的問題,涉及刑法第221條強制性交罪,屬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之罪。 本罪的成立,有一重要的判斷依據:是否「違反意願」。 →簡單來說,只要能確實證明「性行為時」是被以強制力方式違反妻子意願,本罪就有成立的可能,與是否離婚、正在談離婚或是有婚姻關係等並無關連。(但當然,有無證據能直接或間接證明違反意願會是重要的勝敗關鍵)。 2、至於發生強制性交行為「後」拿了保險套給丈夫,並不因此變成「同意」,但如果是在性行為「時」或「前」可能就會有解釋空間。 以上僅簡述相關概念,刑事案件牽一髮而動全身,往往因為一個證據與事實的變動而影響全案,因此詳細的個案分析,都還需看過完整的相關資料後才能進一步分析訴訟策略。 若有任何問題需要進一步約會議諮詢,歡迎隨時與本所聯繫, 本所必定竭力為您處理捍衛權利。 ---------------------- 群勝國際法律事務所 電話:02-27079976 網站:http://www.btlaw.com.tw/ 您可說是曾與本所陳律師初步約詢,秘書將會盡快為您安排時間。
    2019/08/07 11:14
  • 3 回覆
    2592 觀看
    侵入民宅

    您好: 侵入住居罪規定於刑法第306條,要成立本罪必須是「無故」「侵入」他人住宅。 而關於「無故」,這一個要件,在司法實務的解釋上是指無正當理由或未得有支配或管理權人之允許,擅自進入於他人所支配之住宅等場所,而正當理由,不以法律明文規定者為限,凡法律、道義、習慣等所應許可,而無背於公序良俗者,均可屬之。 →簡單的來說:即便未獲得同意而進入,但若是為履行道義、法律上責任,無違背公序良俗,仍不成立本罪。 以您所描述的情形,您是已經獲得同意而進入,所以不會成立本罪。 就算就算退萬步言之,對方不承認有同意,您還可以主張因為小孩生病,對方既不送醫又不許探視等原因,才進入,一樣不會成立本罪。 因此,雖然提告是對方的權利,但您先無須過度擔心。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02 15:37
  • 2 回覆
    3232 觀看
    誘拐未成年之問題
    感謝律師回答 最佳律師回答

    您好: 依照您描述的背景事實,若經提告,男友可能涉及刑法和誘罪(第240條第1項):「和誘未滿二十歲之男女,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之人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但本罪的成立,必須滿足幾個要件: 1、被誘人之脫離家庭或其他有監督權人 2、得被誘人之同意 3、行為人有引誘之行為 4、將被誘人置於行為人自己實力支配之下之情形,使親權人等對於被誘人已陷於不能行使親權之狀況。 依據您的敘述,雖然可能符合1與2,但在訴訟上,可主張您離開家庭,脫離親權人監督,並非「受引誘」,而是原因於您所敘述的「家庭嚴重失能」以致迫使你離家(也就是主張不符合要件3),因此不成立本罪。 但提醒您,相關論點的主張,需要充足的證據來證明,檢察官或法官方有可能引為判斷依據。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02 00:30
  • 3 回覆
    1758 觀看
    上班時間在工作場所一氧化碳中毒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很遺憾您發生這樣的事情,關於勞工發生職業災害時,可請求者約有下列三類: (一)向勞保局請領勞保給付(包括醫療給付、傷病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 (二)向雇主請求基於勞基法之職災補償(勞基法第59條) 以您的案例來說,可能得主張的有: 1、醫療費用。 2、勞工因接受治療而不能之工資補償 3、於治療結束後,若經醫師診斷確診身體殘廢,應依殘廢程度及勞工平均工資給與殘廢補償。 但須注意者,如果您已先依勞工保險條例請給補償,雇主可依照對於依勞基法所請求之補償,互相底充,而不重複給付。 (三)其餘因職災所受的損害,可以再依民法相關規定請求賠償 請求的基礎主要包括侵權責任與契約責任。 常見的求償範圍,例如因職災而喪失生活自理能力須另請看護照顧之看護費用、或是精神慰撫金等。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01 22:38
  • 3 回覆
    5383 觀看
    緩刑付保護管束出國

    您好: 關於付保護管束期間要出國,相關法律規定在入出國及移民法第6條第2項及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2第5款,由執行檢察官得就個案具體情形斟酌辦理。 1、實務運作上,原則上是禁止出國的,例外允許像是商務考察訓練、結婚、探親、奔喪等。 2、聲請出國需親洽所屬觀護人辦理,並備妥證明文件、出國行程表、工作及財力證明文件、親屬或負責人保證書及其他觀護人指定資料。 因此,若要至大陸長期工作,獲准的機會雖然不高,但仍可先與觀護人商議,確認所需資料後,將工作與出國的必須性說明清楚後,向檢察官聲請看看。 以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019/08/01 18:56
  • 3 回覆
    2171 觀看
    強制戴人不讓下車,要求強制入屋
    感謝律師回答

    您好: (一)關您所敘述的內容,您朋友所涉的刑事犯罪行為約略有: 1、強行把人帶上車直接載回租屋處—→妨害行動自由。 2、強迫女生開門讓她們進屋,那個女生不願意,全部的人在外面圍毆那個女生—→強制罪、傷害罪。 3、她老公有出來,她們強迫他倆人寫切結書—→強制罪。 4、帶人去對方女生家和她親友住處,跟對方說要叫人開車撞死她,有派人跟蹤對方,到目前為止一直打私人號碼騷擾她—→恐嚇危安罪、社會秩序維護法。 所犯非輕,而且其中部分非告訴乃論之罪,只要檢察官知有犯罪嫌疑(經警通報)依法即應偵查,至於您所說警局筆錄的「重述事實時效」,現行法並沒有這樣的概念。在後續的調查與偵查過程中,告訴人(被害人)自得再為描述犯罪事實。 建議您朋友儘速與專業律師約詢,量定後續訴訟方針。 (二)通姦罪提告,必需要有證據能證明雙方有姦淫的事實,亦即為滿足性慾而以男女性器接合。 →簡單的說,必需要有證據能證明兩人確實發生性器接合的姦淫行為,否則如果只是像調情簡訊、出入旅館照片等,實務上多半認為尚難認定有通姦事實。 另外,需特別提醒您,即便您朋友有相關的錄影或錄音證據,也需特別注意取得的方式,不僅可能影響證據本身的證據能力,更可能還會有刑法妨害秘密罪的問題,請謹慎。 上述僅是就相關法律概念為說明,詳細個案所涉及的爭點,均需待審越完整的證據資料以及瞭解事件背景後才能更進一步的為您剖析。 以上說明,希望對您有幫助。
    2019/08/01 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