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案件之保密,文中敘述的人名皆為化名。 法律觀念解釋 妨害名譽是什麼? 一般來說妨害名譽有分為兩種狀態,分別是刑法第309條第1項的「公然侮辱罪」以及刑法第310條的「誹謗罪」。 誹謗和公然侮辱有什麼差異呢? 「公然侮辱罪」 指的是只要在「讓人可以聽得見、看得見...
一、案由 告訴人以被告於網路上PO文稱其渣男為由,對被告提告妨害名譽。 二、本律師協助被告主張如下: (一)被告所為之PO文僅係情緒抒發,不具妨害名譽之主觀犯意,且渣男用語僅屬戲謔或情緒性用語,非有特定指涉範疇,與常見之國罵(三字經),尚難等同視之,是告訴人的名譽是否確因該PO文而...
一、被害人提告主張:被告不實傳述毀損被害人名譽,涉犯誹謗罪嫌。 二、經由高律師協助辯護,主張被告係提醒特定多數人,避免造成民眾之損害,且內容屬於可受社會大眾公評之事實,故被告並沒有任何散布於眾之意圖、或毀損被害人名譽的行為。最終檢察官採認本律師上開辯護主張,並給予被告不起訴之處分。
當事人遭檢察官起訴加重誹謗罪,經陳律師協助獲不受理判決,免背負前科
Donald Trump: I’m a Billionaire! 百萬富翁還是億萬富翁,有那麼重要嗎?對有些人來說,這真他mom的是一回事(攸關個人知名度,知名度是一種無體財產,價值不斐) Who knew the word billionaire meant so much? In 200...
相信許多人曾看過一則關於某名網紅在去年於臉書直播時,稱 #大部分志願役是廢物,遭四百餘位志願役提告,經士檢處分不起訴,再議又遭駁回,該網紅確定不起訴的新聞。 針對法律部分來談,該案之所以在地檢不起訴,到了高檢又駁回再議的主因,就是因為侮辱言論所指涉的對象必須要能夠「#特定」,而該網...
身處於資訊社會,吾人不可不知我國刑法上規定的電腦犯罪,因為這已經是資訊生活的一般法律常識。尤其智慧型手機也已成為電腦的一種,若貿然使用他人手機,可能就觸犯法網唷!我們就來看看以下的介紹與說明吧! 🖥〖狹義的電腦犯罪?〗 我國刑法於民國92年6月25日修正增訂第36章妨害電...
一、 因實在太常被問到類似的問題了,大概10個諮詢就有3個是在問這個,故特別單獨寫一篇專文出來。 二、 被私訊謾罵時,第一個想到的大概就是刑法妨害名譽的公然侮辱和誹謗。 三、 公然侮辱的公然要件上,是要求在場除雙方外,還有第三個人存在,因私訊並無第三人,故沒法成立公然侮辱。 四、 ...
一、 恐嚇罪 (一)依據 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於安全者,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二)要件為不法惡害+使人心生畏懼 1.不法惡害通知 讓人感到害怕的話語,通常是需進行個案認定,但實務上,基...
一、前言 最近因武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使台灣社會、經濟、民生、金融等都產生巨大衝擊。 為此,我國立法院更展現高度立法效率,於109年2月25 日通過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條例(以下簡稱新冠肺炎特別條例)加以因應。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針對未經查證而散布有關新冠肺...
諮詢分類